近日,我院熊非副教授指导的硕士研究生朱依仁等人在催化领域权威期刊《Journal of Catalysis》发表题为“Novel porous organic polymer supported chloramphenicol base derivatives: A highly enantioselective, recyclable heterogeneous organocatalyst for asymmetric desymmetrization reaction”的研究论文(Journal of Catalysis, 2024, 430, 115366)。
图1 本研究工作摘要
不对称催化是高质量、高产量获得光学活性有机小分子的最前沿及最具吸引力的合成策略之一。采用手性均相催化剂进行不对称催化合成的方法已得到广泛应用。与均相催化剂相比,手性非均相催化剂具有易于分离🤦🏽♀️💏、回收和再利用等优点,在规模化生产应用方面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和成本效益🏃🏻♂️➡️。然而,催化剂活性降低是阻碍非均相固载型催化剂应用的关键瓶颈问题之一🚳👒,这主要是由于固载后的催化剂活性位点周围的化学环境发生改变,以及反应底物接近活性位点的难度增大。因此🫡,如何将高活性、高选择性的优势均相催化剂进行非均相固载并提高催化性能,成为本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21951724000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