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之与专家大师面对面-----华东理工大学著名教授戴干策来我院做教学交流
材料工程传递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一直使用的是华东理工大学戴干策教授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10月27日,八十六岁高龄的戴干策教授应邀来我院作了题为“传递学科新认识及其在材料工程中的应用”的报告,与我院师生进行了面对面交流👨🏿🚀。
戴干策教授是“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获得者,曾任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获国家、国家教委🤷🏽♂️、中国纺织总会科技进步奖六项、教学成果奖二项。他长期从事传递现象教学研究工作🥈,翻译著作3部,编写著作4部👨🏽🦲🍯。近年来👨🏻🎓,戴教授根据多年的研究体会和新认识,应邀正在重新编写教材🦸🏻。
本次报告戴教授将最新研究成果与我院师生分享,从三个方面进行了专业而深入的交流:传递学科的形成与发展⬇️,传递学科的性质❗️、内涵🗾🍁、方法及应用👱🏻♂️,传递学科与材料工程。
戴教授为大家厘清了本学科的逻辑顺序,讲解了授课中应把握的基本视界和理念,如组合协同论是理解传递学科的一把钥匙;微纳化👱🏻♀️、超大型化以及规整构件的发展✊🏽、计算流体力学的兴起是推进传递学科的新生命力🧏🏽;工业⭕️、生命、自然(环境)三界融合,多学科交叉平台是应用传递学科的广阔天地。学科的内涵是平均量与分布值;方法是解析、实验🏋🏼🤙🏻、模拟;应用是从简单到复杂,由简单几何构建模型 组合起来处理复杂现象与过程🥃。在授课与学习中,应把握组合的概念🙆🏿♀️,包括各传递机理的组合、传递与反应的组合、宏观衡算与微观衡算的组合等。戴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逻辑清楚🦵,报告后,戴教授还就教师和同学们在授课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交流。
本次面对面交流👨🦳,开阔了材料工程传递现象课程教学团队老师的视野,同时,对其它课程的老师也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