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美育体现了对人综合素养的教育,她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趣味✏️、情感🙇🏻、气质和胸怀🎡,培养人积极向上的精神,应对困难⛹🏻♂️、挫折的抗压力量,待人接物、处理问题的能力🤜,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珍惜,对亲人、社会👦🏿、民族、国家的热爱与奉献。美育有助于青年一代的身心健康成长,有助于培养合格的、高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文”字本身来说,其本意是条纹、花纹,衍生出美好的图案、文字🚴🏻♀️、内涵等含义,甚至表示一切美好的事物。所谓“文”化0️⃣,就是以“文”化人,用美好的事物感化🤏、教化人,其实👨🚒,这也正是美育的思想。
中国有着数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美育的思想深深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古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从中获得知识🕘♾,并升华为智慧👩🍳,然后再用于个人品德的塑造及其家国情怀的提升,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也。这是由天地之美而生发的品德之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说的是我们要效仿天,不断努力、不断进取、永不停息;效仿地🥯🧔♀️,不断地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提升自己。这是观察天地所形成的积极向上的力量,体现正能量之美🏌🏽♂️。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说的是音乐之美,表明了孔子对于音乐教化的重视。古人制礼作乐,其中的音乐、舞蹈承载的是礼仪制度和道德规范。所以孔子认为教育是“兴于诗ℹ️、立于礼、成于乐”,体现的是对美育的重视。从古到今🙁🙁,无数优美的诗文辞藻塑造了每一位中华儿女的优秀品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让我们感受自然之美🎽,感受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力量🦸🏼♀️;“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让我们感受时空的浩瀚和对亲情的珍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我们感受家国情怀🎸,塑造高尚品德。
大学是为国家培养高级人才的高等学府,她的职责包括创造知识🫲、传授知识、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引领社会📥。贯穿始终的正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大戴礼记》云“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说的是大学要学习高深的技艺和学问🆎,遵循更高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因此💦,知识传授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从而塑造品德之美🏋️♂️,为国家培养合格的、高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美𓀀,无处不在,大学美育贯穿于大学管理的每个环节进行全方位育人🪄。在学校层面🐀,以大学精神🧑🏽💼、大学校园、大学教学与科研、大学文体活动等管理行为所形成的大学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美育塑造。上海门徒娱乐平台秉持“信义勤爱👨🏻🦲👨🏿✈️,思学志远”的校训,发扬“爱国图强🧝🏼♀️、开放包融、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新时代上理精神,体现了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正能量之美🐕🧘🏿♀️,体现了爱党爱国的情感之美。
美育不仅仅以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体现🕵🏻♀️,她可以有视觉之美、听觉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品德之美,还可以有健康之美、自信之美、向上之美、自然之美、文化之美等等。结合课程思政教育,还可以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学科之美。以化学相关课程来说,可以结合美育进行特色思政教育。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的一门科学。云腾致雨🪠,露结为霜👨🏻⚕️,万物相转,体现变化流转之美👳🏽♀️;晶体宝石,五光十色🖋,千奇百怪,体现颜色外观之美;原子相聚🫶🏿,分子组装𓀜🎲,价键相连🔩,体现结构集体之美🎱👷🏻♀️;层层叠叠,交错有致🚅,先后有序,体现规则韵律之美;显微胶体,纳米成像🦹🏻♀️,芥子须弥,体现的是微观世界之美;格物致知🦘,废寝忘食🔪,探寻真理,体现求知求真之美🫷🏻;吉金青铜,琳琅陆离,文质章华,体现工匠劳动之美;创造物质,正道规章,福祉众生🤵,体现道德伦理之美;热爱国家,热爱民族,服务社会,体现情感责任之美……这些内容的美育培养🐕🦺,使得学生产生对学科的热爱👳🏽♂️、对专业的热爱😘、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和对国家、对民族的奉献精神🙅🏼♂️。
文理工艺本为一体,世上万物原是一家🧎♀️➡️😚。无论什么学科👩❤️👨,都需要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以美育入思政🧑🏽🏭,以科学求善美🥼,努力为国家培养身心健康🔼👳🏼♀️,品德高尚,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系上海门徒娱乐平台门徒平台副院长)
转自:强国号
来源:上海门徒娱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