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因此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回首这90年来,我们党走过的是一条坎坷而光辉的道路🎪,从一个只有五十多人的党组织发展成为拥有八千多万党员🙋♀️、执政六十多年的世界最大政党。不同时期的卓越的共产党人以他们过人的胆识和超凡的智慧带领着中国人民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十分重视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1921年党的诞生🖕🏿,就是在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基础上创建的。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把支部建在连上”🕵🏼,认为这是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一个重要原因。邓小平同志在1956《关于修改党的章程报告》中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广大群众的基本纽带,经常检查和改进基层组织的工作💷,是党的领导机关的重要政治任务。”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等重要论断🤦🏻♀️。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理论🧗🏿♀️,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重要观点。由此可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建党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历史与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面向基层。基层党组织一直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最重要的就是抓基层🍱、打基础🛢,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稳定是发展的重要前提,基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和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是推动基层工作🦸🏼🅾️、化解基层矛盾❤️、维护基层稳定的重要保障✥。
学校作为党的思想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沿阵地,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一直在党的创建与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建党时期的共产党人,几乎完全是知识分子💼,最早发起建党的李大钊、陈独秀都是五四前后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共一大代表都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以后的中国革命实践中,优秀知识分子🍎,从敬仰共产党,接受共产党到追求加入共产党。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今天,对人才需求的迫切性更加凸显。因此必须加强学校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作用,促进学校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为全面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1🩱、加强高校党的各级基层组织建设🤱🏽💆🏼,首先要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加强党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基础,也是在基层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重大考验和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当前消极腐败现象滋长蔓延,讲享受比消费、攀比之风盛行,有的甚至以权谋私➝,贪赃枉法,腐化堕落,走向犯罪⛹️♂️,严重地侵蚀着党的肌体,损害着党的事业,败坏着社会风气🛗。在高校的学术竞争压力下✯,为了研究业绩,某些人可能把一篇论文拆成几篇💒,分开发表;有的不顾学术道德,一稿多投;有的重复摘抄自己以前发表的论文,甚至抄袭他人的论文🧑🤝🧑📸、数据造假。要杜绝这些学术不端、学术造假行为📔,关键要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树立良好的学风。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活动推向深入,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2、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要大力弘扬“以人为本”精神,建立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和人文环境,形成一种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的氛围🚚。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充分调动各级党员的积极性🦌,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团结一心➔、心系群众,做好凝聚力工程,以利于高校的发展和建设,以党建促发展,用发展来衡量党建工作的成效。
3、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始终强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思想,紧紧围绕学校发展建设,围绕教学科研中心工作,把推进高校事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防止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行政工作脱节的倾向。学校党建工作必须与实际教学工作结合,促进学校的发展,促进党员队伍的扩大🤹🏿♀️🌘。通过与教学结合🐻,与科研工作联系,与学生工作融通,把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落到实处。围绕中心工作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在“把握”中心和紧紧“围绕”上下功夫💳,既要防止基层组织建设仅限于学习教育,游离于教学行政工作之外🦌,又要防止以研究教学行政工作替代党组织自身的建设。把基层组织建设的实效落实到中心工作之中,做到胸中有大局,工作有重点,坚持党建工作服从服务于学校发展建设的硬道理🧙🏼♀️。
4、加强学习🤸🏽♀️,制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制定干部学习培训规划,完善院校两级中心组学习制度,丰富学习内容和形式🪨,倡导学以致用的学风🤳🏿。加大对管理干部的培训力度🙅🏼♀️,拓宽培训渠道,保证培训时间🖐🏼,推进干部考核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党的基层组织活动要紧紧围绕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有关文件精神来开展📂,突出学校的中心工作和中长期目标👩🏿🎓,把组织生活于教科研活动中,为教学办实事、解难事。认真开好民主生活会,搞好中心组理论学习👩🚀。要结合教育工作特点👀,确定理论学习专题🧘🏿♀️,重点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把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作为理论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到人员、时间🟤、内容、效果“四落实”。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学习型政党提出的新目标🧍,努力打造一支“科学理论武装𓀗、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党员干部队伍。
5、扎实做好群众团体工作👷🏿,推进党建工作不断创新𓀐。
指导做好教育工会工作。学校党组织要抓好教育工会的班子建设👩🏼✈️,发挥好教育工会在党联系群众中的纽带作用↕️,广泛开展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教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教代会的质量和效益,推进学校民主管理🟢,积极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更加有效地发挥党代会在不同层面的民主监督和参与作用,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有益于增强教职工凝聚力、有益于教职工业务成长、有益于教职工身心健康的群众性活动。积极履行工会组织的维权职责,努力为教职工办好事🤌🏻、办实事。 重视发挥好工会及共青团组织在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6、不断探索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新思路,推进学校党建工作不断创新👣。
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对于高校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把握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党建工作调查研究,紧紧围绕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党的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举措,解决新问题。进一步加强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制度机制建设,巩固和深化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尊重基层和广大党员的首创精神,提倡个性,允许差别🧑🏻🦯,基层党组织根据各自实际,紧密结合素质教育的实践问题👩🏼🎤➡️,在完成上级党委任务要求的同时,要不断创新形式,激发活力,使党支部的保证监督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根据高校自身特点可以探索如何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科技学术团队上👶🏿,创新科技团队与党建工作有机结合的新机制;如何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创新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积极稳妥,加大发展学生党员的力度,在高年级班级建立党支部;如何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经验、新规律🪙,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这些领域的先锋模范作用。
将世博元素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积累世博中有价值的细节🤽🏼♀️、故事☄️、人物🍘,使其成为对大学生开展多元文化理解教育、创新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和精彩案例。努力打造“永不落幕的世博”🚧,显现后世博效应。认真总结世博宣传教育活动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推动形成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使世博效应持续存在♻️🚶♂️,通过世博效应来凝练和提升志愿精神。通过理论上的创新,工作上的探索和实干,使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真正迈上新的台阶👳🐊。
新的形势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新矛盾和新问题,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努力成为“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
李来强
2011.3.25